Ice Bucket Challenge 也是珍惜用水教育

發佈時間: 2014/08/22

上周Green Monday楊大偉邀請我發起港版的Ice Bucket Challenge冰淋城下,我欣然接受,除了相信活動能喚起世人對ALS的關注外,我認為更深層的意義是,若此舉在香港能像美國一樣,引發平民名人各階層的參與,或可成為未來慈善機構募捐可以參考的全新model。當中的挑機元素,有別於過往找一兩位名人作公開呼籲的one to many model,今次的玩法雖然只是one to three,但配合社交網絡,其擴散的乘數效應卻能讓覆蓋面更廣。活動亦借用到名人的關係圈,讓宣傳整個信息的代言人前所未有地星光熠熠。

我相信若冰淋城下能夠爆起,這種互動擴散式的籌款活動,可以變種而用於其他慈善推廣上。從這一點出發,冰淋城下能夠在本港引爆的意義重大。

不過,正當活動開始盛行之際,開始聽到浪費食水的指控。但我卻從這些爭議中,看出正面價值。冷靜想一下的話,嘥水指控也不無道理,何不將冰淋城下活動,看作是浪費食水的「反面教材」,變成一箭雙鵰,在讓大眾關注ALS的同時,也一併反思水資源的運用?「淋友」王利民昨日撰寫長文,指出港人沐浴平均需時八分鐘,總共耗水60公升,淋大半桶水約用水十幾公升,大概等於沖兩分鐘涼。若放下芥蒂作深切反思,從淋冰日起計每日洗澡沖快一分鐘,珍惜用水,那半桶水就用得非常有意義。

加上在浪費食水的呼聲下,不少名人淋冰前都開始思考折衷處理方法,例如建議接受挑戰者淋在草地上。金城武那條用抽濕機水完成冰桶挑戰的型爆短片,與其說是宣傳ALS,其實更清楚傳達出循環使用抽濕機水的信息,比起那些叫人用抽濕機水淋花的政府宣傳片,教化及傳播力強大得多。

冰淋城下演變至今,我認為在無心插柳之下,也變成了節約用水的有效宣傳,豈非美事?大家又何用爭拗呢?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徐緣 跨國企業市務總監、《型銷》作者
欄名: 營銷晴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