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深度遊 振興本港旅業

發佈時間: 2016/05/04

開發深度遊 振興本港旅業

五一黃金周首兩天,內地訪港旅客較去年同期增1成,其中自由行旅客增近13%,跟團則跌約5%,有人迅即沾沾自喜,解讀為「好消息」。

表面上,旅客增加固然值得高興,但關鍵還是要旺丁又旺財,同時要探究內地旅客訪港原因,才可真正提振旅遊業,以至香港經濟。

在景點無新意、港元匯率高企、踢行李篋等「趕客」因素的悲觀預期下,「五一」首兩天內地旅客有增長,的確頗令人意外,但同時反映了「香港遊」的一個主要趨勢:自由行。

早於去年10月16日,本欄已指出不少內地旅客喜愛「深度旅遊」,它可以是歷史建築、生態等主題旅遊,也可以只是文化、都會生活等體驗的特色旅遊,甚至只簡單觀光、購物,總之就不會是今時本地旅遊業所着眼的「跟團購物遊」。

今時世界資訊發達,香港交通便利,加上語言溝通又大致無礙,內地旅客捨「跟團」而「自由行」可謂自然不過。那些以「零團費」作招徠的「強迫購物團」應早已被人拆穿為不良經營手法,但本地導遊逼旅客購物,間中仍有所聞,不但令人費解,也令人質疑旅遊業議會對業界的監管工作。

本地旅遊業的害群之馬和不良經營手法非始於今日,但懲之不絕,旅遊業面對內地「自由行升,跟團跌」這現象,必須深切反省過去曾令業界,甚至令本港蒙羞的劣行,同時要積極探討內地旅客對跟團香港遊的需要。

港人有不少外地「自由行」的經驗,將心比己,本地業界應不難找到內地旅客的旅遊需要。筆者80年代歐遊已「自由行」,但90年代到川、藏旅行反而要跟團聘導遊,可能大家或已猜想得到,當年那位導遊要代為打點、安排當地住宿,還要兼任嚮導、與藏人打交道、解說當地文化、歷史、名勝等,不得不令人嘆服導遊之不易為!

不像今時那些旅業害群之馬,只是個「購物導遊」,還是個逼人購買偽貨劣品的導遊!香港導遊以至旅遊從業員,應趁此時機,重拾專業的服務精神,才可再次贏得所有旅客的信心。

只是三數日的內地訪港旅客比同期有增長並不值得太過興奮,政府反而應盡快掌握旅客口味,並繼續針對那些方面,再作完善。

旅遊業固然可以刺激本地經濟,但旅客今次是否真的能令整體經濟受惠,尚待評估,而個別社區及當區居民所付出的代價,政府也要一併考量,以免「賺了芝蔴,丟了西瓜」,因小失大。

訪港旅客數字的升跌未必就代表着整體經濟及社會的得益或損失,政府宜科學化地分析、評估今次「五一」內地旅客對香港的實際效益,從而做對的繼續做,做錯的不再做;未做對,未做得好的盡快做,才可以讓包括旅遊及相關產業在內的本地經濟,直接受益。

(本欄逢周一至五刊登)

撰文: 石老師工作室 敢批評,提意見;求共融,齊築福。
欄名: 為理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