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成適度規管 莫變打壓中醫

發佈時間: 2014/12/17

贊成適度規管 莫變打壓中醫

政府公布自願醫保細節之餘,同時發表《私營醫療機構規管檢討》公眾諮詢文件,擬修例加強規管。公眾會贊同適當的監管,但若藉此打壓其他醫療體系的發展,便不是好事。

政府建議擴大受規管的私營醫療機構類別,除私家醫院及非牟利診所外,進行高風險醫療程序的日間醫療機構,以及在法團組織管理下的醫療集團或機構(下稱「醫療集團」)。根據政府就「高風險醫療程序」所舉的例子,如抽取超過500毫升的組織或體液、置入包括組織填充劑等假體、移植細胞或皮瓣等,以及注入細胞毒素(Botox)等,是指抽脂及注射透明質酸等醫學美容程序。至於「醫療機構」則應是現在儼如一間小醫院運作的連鎖式醫療集團。以上機構,無論收費及機構管治的透明度,如能進一步提高,並立例加強監管,市民自然歡迎。

近年,因醫學美容而導致的醫療事故偶有發生,人命攸關,我們贊成規管。愛美是人的天性,我們不反對「扮靚」,但若因「扮靚」而要冒生命危險(如麻醉)就值得商榷,當然,這是個人的選擇,但「愛靚唔愛命」還是值得深思的,何況「愈整(容)愈差」的亦大有人在。可見保命之餘,也要保樣(貌),甚有難度,修例加強規管,應是德政。

至於「醫療集團」,一般市民現階段會理解為今時各大的商業醫療集團,它們設有日間,甚至夜間門診服務,但日後修例所針對的對象會否包括中醫診所?政府宜進一步釐清規管的對象和範圍。今時有私人執業,或在一些非牟利或商業機構轄下提供醫療服務的中醫診所,會否也在規管之列?而立例又會否誤中副車,扼殺了本港中醫的發展?這是值得關注的。

香港中醫體系發展起步較遲,若今次規管變相打壓其發展實在不智。事實上,政府多年來從未重視大學中醫藥學培訓出來的人才,也未讓他們有學以致用的臨床實踐機會,這指的是建立中醫醫院。中醫醫院重要,是因為個別診所治病,只見樹木,而中醫醫院則可作跟進式研究及為某些病症,作出符合眾多病者的綜合治療,得見森林,艾灸是例子之一。

中醫療法中有艾灸的療法,關於灸法的文獻在1949至2007年間,在內地的中醫及中西醫結合科技期刊中,共有65,400篇論文。文獻有不同範疇的討論,其中神經系統症有59種,共77篇,包括柏金遜病、肌肉萎縮、唐氏綜合症、腕管綜合症等,也有不同年份灸法常見病症的統計,包括骨質增生、腹瀉、結腸炎等。這些資料分析及醫療經驗,都需要透過一個平台收集,只有透過這個大量的臨床醫護經驗平台,才可跟進現代醫學一些未知及已知的領域和病例,推動本地中醫的發展。

此外,中醫傳統重視師徒傳承授業,耳提面命,教學才更有效果,如有中醫醫院,不但可惠及病人,而且師徒更有臨床病例可供研討,而設在社區裏的中醫醫院,更是一個人口老化社會所應積極考慮的公共醫療方案。

(本欄逢周一至五刊登)

撰文: 石老師工作室 敢批評,提意見;求共融,齊築福。
欄名: 為理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