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被起底網民 fb開戰反高登

發佈時間: 2014/08/12

高登討論區有「起底聖地」之稱,有自稱苦主的網民成立fb專頁反高登,雙方網上掀罵戰。有學者指起底及網絡欺凌趨增,網民應以法律途徑討回公道。律師則指甚少起底「黑手」被懲處,形容執法寬鬆。

不少網民曾因出位言論遭人肉起底,連私人相片及個人資料也被公諸網絡。本港眾多網絡平台中,尤以每日瀏覽量逾七百萬人次的高登,起底文化最熾熱,網上亦有金句:「寧得罪拉登,莫得罪高登」。

日前一群被「高登仔」標籤為「MK仔」、曾被起底的苦主成立fb專頁反高登。高登粉絲隨即以「反MK聯盟」專頁反擊,雙方掀罵戰。後者不足一日已有近二千個Like。高登用戶Ben(化名)指,「MK仔」為網路用語,指衣着奇特、頭髮染成五顏六色的男士,討厭MK文化的「高登仔」習慣搜集「MK仔」自拍照恥笑;遇上「MK仔」公然挑釁,還把「高登仔」形容為「廢青」等,「高登仔」便會反擊,將其起底,公開手機電話、姓名及居住地區等。

城大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黎定基指,網絡信息傳播快,難以控制,惟有透過法律及個人道德規範。前者指法律如何延伸至網絡世界,令個人私隱獲更佳保障。但他認為教育年輕人何為社會正義更重要,面對敏感資料及影像時如何適當處理,減少對大眾的遺害。

學者:應抗衡起底行為 非平台

港大社會科學學院講師丘梓勤說,近年起底及網絡欺凌趨增,由於高登瀏覽量高,形成有影響力的輿論平台。他指網民要抗衡的是起底行為,而非某個平台,形容連「真兇」也不知,是盲打稻草人,討論也非全面。

執業大律師龔靜儀亦指,「若在網上公開別人的真實姓名、手機號碼、身份證及住址等,可能違反《私隱條例》,當事人可循民事途徑追討精神及財物損失。」如案件走法律罅,例如只公開陳X明、改花名等,便難追究責任。過往警方甚少拘捕「起底人」,她指因現時執法寬鬆,甚少人被捕但不等同無犯法。

「起底」行動 從未停止

網絡「起底」行動從未靜止過,例如2010年的「賜座男事件」、2008年「女學生懷疑冤枉巴士車長入獄事件」等,都是起底經典。香港互聯網協會網絡保安及私隱工作小組召集人宋德嘉指,網絡用戶註冊或登入社交平台時,難免要提交部分真實的個人資料,「這裏本身就是一個漏洞。」

他指,雖然部分網絡平台允許用戶設定個人資料的閱讀權限。但是,即使設定閱讀權限,社交網絡仍存有很大漏洞,容易令個人私隱外洩。

他舉例指,有些facebook用戶喜歡將「近況」及「生活時報(Timeline)」設定為公開。如果有朋友或共同朋友在相片「標籤」了這些用戶,也會間接洩漏其個人私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