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租金 倡廉價食堂

發佈時間: 2014/12/19

穩租金 倡廉價食堂

當政府公布十年建屋藍圖,社會聚焦討論具體落實的問題時,政府必須同時改變思維,考慮因樓價、租金而引致的民生問題,除要規管住宅租金及劏房外,還要平抑食肆租金。

民生物用,主要是衣、食、住、行。政府回應「住」的問題,提48萬住屋藍圖,新增一萬個單位的建屋量,主要是為滿足中低收入家庭的置業需求,但現呎價1.3萬元的400呎居屋,即使以二人月入四萬元的家庭,他們的供樓生涯亦緊絀而漫長:他們需要以大部分儲蓄,加上很大部分的收入,才能換取較合理的居所,而他們用作其他生活開支的可支配收入則要減少。政府可怎樣幫助這群已中籤,受公帑資助「上車」的「幸運兒」?又如何照顧其他因租金高企而受影響的普羅基層?

舖租佔零售業大部分開支,零售業務能否繼續經營下去的關鍵往往就在舖租,今時內地自由行扯高了多個地區的舖租水平,衝擊着基層市民及供樓人士的生活質素。無論經濟環境順逆,業主都不願減租,只會分享租戶盈利。商業物業租金(尤其是舖租)通常會比住宅租金需要更長時間才會回落,例如只有供應遠遠大於需求或長時間的經濟衰退,舖租才降。旺區的業主根本不愁承租,這從尖沙咀及銅鑼灣的商場,即使在2001年的通縮期,其出租率仍分別高達95%及98%便可見一斑。

我們建議政府在「食」方面入手,規管食肆租金,以紓民生。凡涉「管制」,必招來「干預自由市場經濟行為」的詬病,若供樓、租屋者月賺百萬,而供款、租金僅兩萬,政府自然不必干預,但今時房地產市場已被扭曲,政府便要適當扶助有需要的人士。

政府可為各區制定食肆租金指標,擴大租管至商營食肆,租金上限根據其生意額而浮動,當中自然會涉及很多細節有待研究,包括防止舞弊、進行審計、核數等大量行政工作,最終務求把食肆租金先穩定下來。此外,政府可考慮在各區以平租招徠,籌辦平民飯堂(筆者以前在中環工作,就經常去政府合署的公務員食堂吃飯),將這些飯堂外判予商界(包括社企)營運,並監管其食品價格,從而平抑當區其他食肆的價格,選址原則是在半小時步程之內。這類由政府資助舖租的食肆不必太多,旨在為有需要人士提供多一個選擇而已,其運作可參考長者醫療券或交通津貼計劃等。政府如能組織好,多做宣傳,這類新加坡「冬菇亭」式收費的平民飯堂,會是項切實使港人減輕生活開支的德政。

或有人會抨此為福利主義,似派粥施飯的原始福利,但衣、食、住、行之中,「食」是一大基本,昔日港府為要改善市容而取締了大牌檔,今時便應有「活化它,為市民提供廉價食肆選擇」的思維。在規管食肆租金之餘,同時帶頭優化價廉物美的飲食項目,原有位於各區街市或市政大廈的熟食中心和「冬菇亭」都可在考慮之列。以前有「原子清湯,白飯任『裝』」的平價選擇,今時午膳卻動輒逼人花逾40元;政府不必去照顧食魚翅的人,但逼於要食粉絲者,政府就要多多關注。

(本欄逢周一至五刊登)

撰文: 石老師工作室 敢批評,提意見;求共融,齊築福。
欄名: 為理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