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改命運 青年向上流

發佈時間: 2014/11/28

知識改命運 青年向上流

有智庫發表研究報告指青年向上流動空間狹窄,假如青年缺乏向上流動的信心,會影響社會穩定。很多分析也把最近的佔領行動歸因於年輕一代向上流動的機會減少,這固然可以是一個原因,但青年向上流動一直都是一個重要議題,實不必牽涉其他社會現象一併討論。畢竟,社會要持續發展,便須靠青年努力。

智經研究中心《青年向上流動研究報告》指出,學歷仍是向上流動的重要資本。曾接受專上教育人士40%能賺取高收入,遠高於未接受過專上教育的7%。不過,報告也指出,不少專上畢業生面對着償還學生貸款的壓力,還款額佔月薪10%。這與早前中大部分應屆畢業生的公開信內容脗合。

先談青年向上流動的空間比前減少的問題。我們要面對現實,承認今時年輕人面對的競爭確比以前大,現不但有較多人具備同等的大學學歷,且四成年輕人又從事零售、飲食及酒店業等相對並不太高薪的職位。簡言之,大學生比以前多,又有四成年輕人從事收入不高的行業。這個除受制於本地經濟產業結構不理想外,也拜全球化所致。

全球化不但讓我們有環球的機會,也可讓世界各地的精英與我們一較高下。在全球化下,今時的商場定律是:Winner Takes All—只有一個是贏家,其他參與者將被淘汰。情況就似春秋戰國,當時小國寡民,諸侯可劃地稱王;齊民與楚人,可老死不相往來,各自有齊楚的飯碗,七國雖亂,但就有七位「波士」(皇帝)、七個宰相、七個司令,但秦滅六國,就只剩一位波士、一個宰相、一個司令。今時生產工序全球化就等同秦滅六國,一件貨品可以是由「聯合國」製造出來。假如年輕一代不認識全球化的危與機,莫說向上流動的機會,甚至連飯碗也不保,但又能夠怨誰?因此,年輕人不單要靠學歷,還要靠知識(包括技能,請留意,有學歷不等同有知識)改變命運,而表現也要在水平以上,才有望成功,才可改變命運。

阿里巴巴的馬雲貌不驚人,但他有超強的說服力。據說當日他連在香港申請個公司牌照的費用也不夠,但憑腦內的一個商業計劃,竟能說服機構投資者一再投資。年輕人或沒有信心晉身馬雲的檔次,但一個個「馬雲」都總要有人幫忙成就大業,不做「皇帝」,甘為佐相之才又如何?此外,選擇和投身與自己興趣和能力接近的行業十分重要,但也要對行業有洞察力。例如從事農業生產就不能再用幾十年前的傳統耕作思維去看今天的有機耕作,要不斷吸收新知識,例如「有效碳」(effective carbon)的理論,而不再是氮、磷、鉀、雞屎、牛屎……才可與時並進。

教育局將用9.65億元資助自資院校學生(每年上限一千名)在未來三個學年,修讀指定範疇的全日制課程,包括護理、建築及工程、檢測及認證、創意工業、物流、旅遊及款待等六大產業。另又有「卓越獎學金」計劃,資助三百名本地學生(每人25萬元)升讀海外大學,如報讀香港沒有開辦的課程,如獸醫、林業等,將獲優先考慮。

機會一直都有,只待肯努力、務實向上、莊敬自強的年輕人。

撰文: 石老師工作室 敢批評,提意見;求共融,齊築福。
欄名: 為理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