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玲
唐德玲

當銀紙不再是銀紙

發佈時間: 2015/12/02

姊妹們,早前我去了一趟澳門,當然少不免去一下賭場。我在本欄提過,我不懂得賭博,也不太喜歡賭博,入賭場主要是了解一下澳門賭業的最新情況。

我的部分觀察已在上月中的文章中提過,今日我想跟大家分享另一個感受。上次我在文章中提到,大約十年八載前,大部分澳門賭場的中場,每張賭枱的最低注碼可以是二、三十元的,但現在最少也要二、三百元,即是升了10倍。

這還不止,過去賭場是可以用現金投注的,但我這次所見,所有賭枱都已改用籌碼,看見一堆堆籌碼由賭客前面推到下注的範圍,不消一分鐘,可能是全歸賭場所有,也可能是賭客贏回另一堆籌碼。

至於那些骰寶,即是用機器來跟賭客玩大小或輪盤的遊戲(我視之為遊戲,不知大家是否認同,但相信不少人也視之為賭博),則是用一張「賭卡」代替籌碼。我的理解是,賭客用錢買一張「賭卡」,他付的錢就記帳在該「賭卡」中,贏了就credit那張卡,輸了就debit那張卡,最後才兌換回現金。同樣地,賭客根本不會有真錢過目或過手,跟籌碼的意義是一樣的。

改變實際消費感覺

回說籌碼。老實說,我連每種籌碼代表多少錢也看不真,但他們大部分都很熟練,彷彿真的很清晰自己每局的下注金額。但我仍懷疑,有部分賭客其實不知道,自己每一局所下注的金額,因為很多時,他們都是一手就把面前的籌碼推出去(這叫做曬冷吧!)。

又或者,如果好運贏了,荷官計過數後,也是一手把賭客贏了的籌碼,連同本來的注碼推回賭客前面,他們也不會去數一下,到底荷官有沒有計錯數。

我沒有認真翻查資料,到底籌碼是何時發明,以及由何人發明,但我相信,對賭場來說,籌碼肯定是偉大的發明,因為用籌碼下注比起用現金下注,一來可以更加統一,二來,賭客眼前的,已經不是真金白銀,而是一堆堆塑料製造的代幣。本來已經不當銀紙是銀紙的賭客,下起注來必定會更豪爽,又或者說,他們對金錢已經沒有了感覺。

同樣地,信用卡的發明,也是人類消費歷史中的里程碑。姊妹們,妳有沒有這個經驗,那就是,同一個金額的貨品,如果付現金的話,妳可能不會買,但如果可以碌卡,妳就很樂意買?又或者,如果可以碌卡,妳會多買一點?

錢用多了而不自知

除信用卡之外,相信大部分香港人都會有一張,甚至超過一張八達通卡。現在八達通的使用愈來愈普遍,已不限於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妳去便利店、連鎖快餐店,以至超級市場,都可以用八達通來付帳。

我自己也經常使用八達通,只要接受八達通付款的地方,我都會拿八達通來用,久而久之,好像真的不是在花錢一樣。又或者,到底自己今日用了多少錢,真的沒有概念了!

對於不再是銀紙的銀紙,我想再跟姊妹們分享另一個有趣的經驗。有時候,我媽替我買了一些東西,我想付現金給她,她總是嚷着不需要。

但有一次,我手上有些人家送的超市現金券,拿了給她,她竟然非常喜歡。從此之後,如果她替我買了東西,而我想還給她的時候,我就會「折現」(折算為超市現金券)給她,她就不會有異議了!

姊妹們,妳說奇妙嗎?現代社會中,原來,只要金錢用另一個形式出現,我們就不當它是金錢,在不知不覺間就會接受它,又或者多花了也不自覺!

tong_lydia223@yahoo.com.au

撰文: 唐德玲 作者從事理財策劃工作逾十年,並擁有認可財務策劃師資格。
欄名: 女人筆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