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李香蘭談起

發佈時間: 2014/09/16

由李香蘭談起

94歲的一代歌后李香蘭逝世,令人想起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充滿硝煙的中國,那個傀儡政府、那些漢奸橫行的年代。

部分港人不識原名山口淑子的李香蘭,只聽過張學友的名曲《李香蘭》。李香蘭原是隨父母移居中國東北(遼寧撫順)的日本僑民,1932年,由日本人扶植的傀儡政權——偽滿洲國成立後,父親山口被日本疑為中國間諜,一家惟有投靠將軍李際春,於是山口淑子才取名「李香蘭」。李香蘭憑着悅耳歌聲、夢一般的美貌涉足歌壇,在日治區域,日本人利用她,在文化上施展懷柔手段,名曲《夜來香》、《何日君再來》等就被視為麻醉中國人、歌舞昇平的歌曲,她在1937年後主演的幾套日本電影,如《支那之夜》、《熱砂的誓言》、《白蘭之歌》等也被批評為辱華,她更被視為「漢奸」。

作為日本人,李香蘭扮中國人,唱中國歌,被日本人鄙視,但電影中,她又因經常飾演愛上日本人的中國姑娘,唱一些影響中國人抗日鬥志的歌而被中國人視為「漢奸」。在「父親」(日本)和「母親」(中國)之間,李香蘭兩面不是人,身份矛盾、角色尷尬,雖是一代歌后,但劫火蘭香,確也不知自己的身份,真是為了「中日親善」?還是為了利益、為了生存,做其漢奸、日奸?

古今中外,恃強凌弱,以至扶植親己勢力成立傀儡政府的情況並不罕見,高壓之餘,懷柔手段就更多。中國近代有由日本人扶植、偽國民政府的汪精衞(1883-1944),越南近代則有由法國人扶植的吳廷琰(1901-1963)。如何判別「傀儡政府」與「漢奸」就要視乎有沒有侵略者?那個政府有否犧牲自己國民的整體利益,而把利益輸送予侵略者?例如汪精衞就把中國許多天然資源放棄,把採礦權利贈予日本,又把中國人降為二等公民,放棄獲平等對待的權利。雖說那時中國已淪入日寇之手,但作為當時的政府首長,他有沒有盡過力保護國家和人民?

回歸前,香港是英國殖民地,當時的警車用英國的Bedford;巴士用英國的Leyland;地鐵用全球只有英國製造的60吋光管,這類利益輸送,不勝枚舉。殖民地政府這樣做容易理解,傀儡政府則要看看是否「敵(侵略者)我(本國)矛盾」。今時既無侵略者,所謂「傀儡政府」、「港」奸等便無從談起,香港有的可能只是「內部矛盾」,而港人得看政府或為政者是否為港人集體利益着想,垃圾焚化爐是否為香港整體利益而建?燒的是本地垃圾還是內地的垃圾?香港西北發展是為港人而開拓,還是為內地人而開拓?以至人民幣國際化,港人自己又有得發展嗎?要先搞清楚上述類似的問題,再罵人「傀儡」、「港奸」都未遲。

撰文: 石老師工作室 敢批評,提意見;求共融,齊築福。
欄名: 為理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