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香港情

發佈時間: 2015/03/06

獅子香港情

滙豐慶祝成立150年,市民似乎關注炒新鈔多於留意滙豐在周年誌慶所強調的與港價值及情懷。今天本欄上演「獅子與我」,從風水傳聞、華商融資,以及人事任命種種,說說這頭150歲的獅子。

滙控行政總裁歐智華說滙豐在港地位獨特,而且承諾以香港利益為先;香港與滙豐的成功,乃相輔相成,意味着有共同利益,互利共贏。事實上,香港成國際都會,而滙豐亦因紮根香港而發展為全球其中一間重要的金融集團。

1949年,自滙豐由上海遷港,選址中環後,其總行大樓採形似「扶手安樂椅」(armchair)的設計,坐鎮中區,雄視維港,也面向中國。傳聞當年殖民地政府與滙豐有協議,要前面廣場必須保持開揚,不能有任何建築物阻礙,直通海傍,故當年即使要興建象徵着香港文化發展的大會堂,也要靠邊站,另擇皇后碼頭之地云云。至於尖沙咀鐘樓,更有說是因會釘着九龍主要龍脈,有礙對岸滙豐,故亦要拆去。當年滙豐再建新總部,又有說雖是龍脈所在,卻怕「肥水」流失,故地下大堂採用開放式設計之餘,卻保留形似吸管的兩條扶手電梯,發揮吸水作用喎。這些都市傳說,穿鑿附會還是信而有徵,真是信不信由你。

撇開玄學之說,正如歐智華說滙豐的發展亦見證着香港近半世紀的經濟起飛與成功。滙豐扶持華商的動作尤是。當金融資本主義,即以借貸融資主宰近半世紀的經濟發展時,銀行作為借貸機構,對一地經濟發展便扮演着極為重要的角色。當英資大行從港政、經舞台逐漸引退,「借貸大佬」滙豐便不得不另找「債仔大佬」——華商的生意,華商包括船王包玉剛、李嘉誠,以至陳松青等,當中固然有錯貸、誤借的失敗例子,但當年滙豐支持超人以「友情價」收購和黃,造就華商首富一代傳奇,就印證了滙豐陪伴香港成長之說。

滙豐用人也有其特色,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任命蘇格蘭人為管理層。蘇格蘭人管理作風雖較保守,但卻慳儉。當年就有蘇格蘭裔管理層要到觀塘視察業務,寧搭地鐵,不坐專車經紅隧的節儉故事。不過,慳儉保守就未必夠進取,足以打好世界波,要發展環球金融業務,就需要「聯合國」人才。回歸前後,港人在滙豐這間國際級跨國企業也步步高升,先後晉身管理層,現在的王冬勝,以前的鄭海泉、梁高美懿等,都是其中表表者。

滙豐與港的故事即使花一千零一夜也說不完,只因她與你我他都有着獨特的感情,而今次的紀念鈔所有收益淨額,也將撥捐港慈善機構,惠及有需要人士,更顯獅「心」港情。

撰文: 石老師工作室 敢批評,提意見;求共融,齊築福。
欄名: 為理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