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善最樂 不論貧富

發佈時間: 2015/05/06

為善最樂 不論貧富

香港人一向熱心公益,世界上任何地方發生嚴重天災人禍,定會施予援手。尼泊爾大地震後,港人踴躍捐款、捐物資。

其實,香港這個彈丸之地,有不少有心人:有大慈善家死後悉數捐出近百億元身家,亦有近千個寄養家庭為有需要兒童提供一個安穩的家。捐錢行善難得,但出力、花時間行善就更加難得。「勿以善小而不為」,人人行一小步,受助人數便不少!

大慈善家余彭年在上周離世,他一生行善,截至2008年已累計捐出30億元人民幣;離世後,他更會將估計有近百億港元的全副身家,包括房地產、公司及財產,悉數捐出,不留分毫給後人。

《蜘蛛俠》電影的一句經典對白:「能力愈強,責任愈大」可謂是這善行的寫照。富豪們若重視社會公益及責任,他們將部分甚至全副身家捐出行善,所捐的善款必會比普羅大眾多,對社會帶來的正面影響亦會較大。我們希望有更多人效法余彭年、邵逸夫及蓋茨等人的善舉,總之是「多多益善,少少無拘」。

想做善事,不一定要出錢,出力、出時間,甚至捐物資也可。

在剛過去的周日,在社署「2015年寄養家庭服務獎頒獎典禮」上,便有323個寄養家庭獲得表揚,其中三個家庭更已提供相關服務逾25年!25年來,從不間斷地為非親生子女付出無私的愛與關懷,絕不簡單,當中涉及的時間、愛心及精神,並非金錢可衡量。

截至今年3月底,本港有931個已登記的寄養家庭,而目前則有941名正在接受寄養服務的兒童。寄養家庭的服務年資雖有長有短,但他們的善心善舉,無可置疑,絕對值得讚許。

除個人外,企業也可多作善舉。

我們明白,未必人人可以做到像深水埗「明哥」般,為街坊派飯;但麵包舖、小食檔、小超市等,若可以將每天賣剩或臨近食用限期的食物送到老人院、社福機構等,予有需要人士,已可造福社群。

共襄善舉的手法可以層出不窮。港台曾智華(Luke)平日最愛與好友到處飲飲食食,退休後,阿Luke就以其號召力,組織好友到筆者粉嶺軍地築福農莊參觀,參觀後會捐出相當於他們平常一頓豐盛晚餐的善款,以幫助有需要人士。

此外,又有位退休教師擬「捐出」四個補習名額,予肯學、聽教的小學或初中學生(綜援家庭學生優先),補習地點為公共場所。有意申請者請電郵skypost@hket.com與本工作室聯絡。(名額分配由本工作室最終決定,申請者不得異議。)可見善舉真是多多都有。

今時港人平均壽命高達80歲,社會上退休人士將愈來愈多,要老有所為,若他們在退休後的20年時間中,繼續貢獻社會,既可幫助有需要人士,自己亦可活得更有意義。

你也有善心、善力、善財可與人分享嗎?

(本欄逢周一至五刊登)

撰文: 石老師工作室 敢批評,提意見;求共融,齊築福。
欄名: 為理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