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玲
唐德玲

樓市的魔力!

發佈時間: 2015/07/31

姊妹們,如果將香港的樓市比喻為股票,它肯定非股王莫屬,所謂有買貴,冇買錯,過去主要應用在股票身上,但其實,應用在樓市身上也絕對貼切。

過去30年,香港的樓市升多跌少,最大跌幅的兩個時期是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其次就是2003年的沙士期間。其他時間或許也有一些跌幅,但幅度十分溫和,只可以視之為調整。

亞洲金融風暴那次,樓價跌幅超過五成,可謂十分嚇人,因為當時樓市炒風熾熱,飛撲入市的,很多都是業餘炒家,根本沒有足夠實力應付惡劣的環境。當樓市逆轉,他們便無險可守,被迫不問價地拋售,於是導致骨牌效應,「負資產」就是當時十分流行的一句說話。但「負資產」年代大抵也只在該幾年出現過。

非常時期 樓價才會大跌

至於沙士的時候,因為該疫症是史無前例的,普羅大眾都十分擔心,也不敢和不願意去睇樓,自然令到交投疏落,樓價自然一浪低於一浪。不過,除了這兩個「非常時期」之外,樓市總是不斷上升,差別只是升得急還是升得慢。如果套用內地的術語,可以說成「差別只是瘋樓還是慢樓」。

因此,過去30年,基本上妳敢買樓就一定賺錢,而且,賺幅相當驚人。而香港的樓市也造就了不少富翁,但準確來說,這也導致香港的貧富懸殊愈趨激烈。因為妳不買樓,就注定身家縮水;妳願意或夠膽買樓,就注定發達。

實力買家 仍可靠租金支撑

退一步,即使遇上少有的跌市,如果妳有實力,就算樓價跌了,也可以放租,至少可以賺到一筆現金流,又或者找人替妳供樓,只要「捱」兩三年,妳肯定會翻身。

也因此,我知道,很多姊妹都十分喜歡買樓,當第一次在樓市中賺到錢之後,下次自然也會心思思再買另一層樓。當然,地產代理在旁推波助瀾是少不免的。但說穿了,這其實也是一種情意結。

早前我曾經提過,我的姊妹Cherry最近賣出了自住的居屋單位,套現了幾百萬,也等於賺了幾百萬,這也是她第三次買樓賺錢了。結果,不到三個月,她又決定入市了,可見香港樓市的魔力有多大。這次買了旺角一個市建局和私人發展商合作的一個單幢式住宅。

「我知道現在樓價處於高位,我買的單位,呎價也不便宜,實用呎價折實也要17,600多元一呎。不過,我已有心理準備,我買來是長綫投資,萬一樓價真的回落,大不了便繼續放租,因為旺角的地點適中,這類一房單位很適合單身或者兩夫婦居住,應該不愁租,而且,實用呎租可以去到50多元。」

存款放銀行 資產變相貶值

說到底,Cherry是不想把幾百萬存在銀行,因為現在存款仍然沒利息,這樣等於令資產貶值。因此,她仍然想利用這些資金去增值。

姊妹們,正如我在本欄多次強調,這幾年樓市的最大問題不是供應不足,而是息口太低,令到一大批手上有一筆資金的退休或有實力人士,將資金湧向物業市場,更有甚者是,有不少父母也千方百計協助子女置業,這些「突如其來」的需求,正是樓市不斷升溫的最根本原因。

tong_lydia223@yahoo.com.au

撰文: 唐德玲 作者從事理財策劃工作逾十年,並擁有認可財務策劃師資格。
欄名: 女人筆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