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暴利誘盜版

發佈時間: 2014/07/29

教科書暴利誘盜版

有書局涉嫌將三成盜版小學教科書混入正版書中出售,涉案盜版書總值逾50萬元,是海關歷來破獲的最大宗盜版教科書案。

盜版固然犯法,但若教科書的定價與成本差距不像今時般大,盜版的代價成本也高,相信一間創辦逾20年、獲學校和家長信賴的書局,也不會貿然以身試法。

涉案的正豐書局涉嫌向書商購入七成正版書後,再經掃描印刷其餘三成,企圖欺騙學校及家長。逾七千本懷疑盜版小學教科書,涉及的書目超過90個,包括各級的中、英、數與常識,總值53萬元。

假如一本教科書零售價100元書本,書局需要70元成本,利潤為30元,四色印刷盜版書成本僅需要20元,利潤高達80元!利潤由30元變80元,雖未至無本生利但亦不遠矣,而這種書局魚目混珠的營商手法當然被指為卑劣。此外,原來2011年也有書店把盜版教科書當二手書出售。

資本主義自由市場,唯利是圖是常態,講的通常是機會成本。只要令企圖犯法者的「成本」(最好是被檢控或定罪的法律代價以外)高於循規矩、守法的話,犯法事自然不會出現。《晴報》免費,不說,但各位可曾見過有人翻印、盜印《經濟日報》?只因翻版成本(如影印)已高於買原裝正版,自然無人做。不過,翻印教科書則不同,今時影印技術的像真度十分高超,將原版透過電腦掃描再複印,就連排版成本亦可省卻,這種做法確可節省許多。

印刷費為何會遠低於教科書的零售價,實在值得社會深思。當然,這尚未計入知識產權的費用、出版商開發的成本等等,但教科書定價高,利潤相對可觀,無疑提供了很多侵權、盜版、盜印的誘因予願意冒險違法的人。近年我們較少見當街搶手袋、搶銀包,因匪徒除了要冒被人逮捕、定罪這些法律風險外,像近日的大熱天時,被追九條街,他要付出的勞力,可能也大於銀包內現金的總數(因大部分是電子貨幣,如信用卡、八達通等)。現金不多之餘,做賊即使走得甩,一個「唔覺意」將搶來的錢去買個過期漢堡包食,之後唔舒服就更得不償失。

因此,作為中小學生學習的必需品、升斗家庭每年必要的開支,教科書定價實有需要考慮以合理利潤定價。利潤何謂「合理」?一個可以的標準是以社會再沒有出現向教科書侵權、盜版盜印的非法行為作指標。

(本欄逢周一至五刊登)

撰文: 石老師工作室 敢批評,提意見;求共融,齊築福。
欄名: 為理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