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明勸李卓人「收口」?

發佈時間: 2014/08/21

張曉明勸李卓人「收口」?

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會見泛民立法會議員。會面後,泛民議員普遍都表示會面氣氛良好,「有得傾」,雖然雙方意見並沒有收窄分歧,但都有誠意溝通。在這事實基礎上,如傳媒在此敏感時刻,刻意找話題擴大雙方嫌隙,就值得正視。

「石老師工作室」昨日討論中聯辦與泛民議員會面這議題時,擬以「會面氣氛良好」為基調,卻見昨天《經濟日報》「採訪手記」吳爾文一篇題為《張曉明勸李卓人「收口」》的文章,初看還以為張勸李在香港政改問題「收口」,花了幾分鐘翻查報章原文,才知另有意思。原文是:「會面開始前,(工黨主席)李卓人向張曉明送上《民主的先聲》一書,並遞上一張印有北韓領袖金正恩肖像、附有諷刺北韓選舉字句的單張。

張曉明一見到此單張,即時嚴肅地對李卓人話:『我勸你不要講,不然會影響外交,真的。』換言之,直情要李卓人立刻收口。李卓人聽後亦面色一沉,只好收回單張。」

要留意,張是勸李在一些「會影響外交」的敏感話題上「不要講」,根據當時的情景和語境,應是那諷刺北韓選舉的單張。如其他讀者、網民單看標題,又沒有如我們般方便細閱原文,難免會收錯信息——張勸李在政改問題上「收口」。因港人關注的是泛民與中聯辦會面時的互動,雖然標題已用上括號,但讀者、網民稍一不慎,就會接收了「中聯辦叫李卓人(泛民)在政改上收口。」這個錯誤信息,既無益於當前政治環境,也無益於北京與泛民,甚至與支持佔中的港人進一步溝通。

記者無寫錯,編輯擬題卻簡潔得誤導了讀者,當然,我們也不能排除編輯刻意誤導讀者的可能性,因標題內容沒凸顯衝突,沒凸顯對立,讀者就沒有興趣看,較難爭取到收視,故行內人經常自嘲:「凡匪必『悍』,凡女屍必『艷』」以增新聞的可觀性,卻忘了傳媒報道事實時要平實,即真實而不花巧的基本原則。編採人員在文字處理上要特別謹慎,免惹人誤會,這原則不能為爭取收視或銷量而放棄,歪曲或誤導事實。

事實與意見,演繹要分清。今時港人都聚焦於政改,編輯用「收口」是語焉不詳,標題應以「張曉明勸李卓人勿惹外交風波」或「張曉明勸李卓人在外交事務上『收口』」諸如此類,即使求簡潔,也總不能叫一位「徐」姓的「副」局長或「副」主任為「徐副」(「除褲」)。

個別傳媒在報道時不但有自己的好惡,也有心魔,先入為主,變成有關方面的宣傳機器,甚至變成政治化粧師而不自知。如早前雲南魯甸地震,總理李克強勘察災情時不慎滑倒,只用泥水而不用清水洗手,香港很多傳媒照報,其實,記者離開後,或鏡頭以外,李克強隻手是否仍沒有用清水洗,還是留待回到中南海才洗淨?我們不知,但我們應知無理由李總理(或其衞生服務員)會容忍泥手。只知是香港傳媒並沒有好好看待,過濾新聞素材:總理視察災情,慰問災民,無潔水洗手就顯得特別偉大?

本欄一向以平常心,是其是,非其非,今次指出同系編輯之不足,並非「小罵大幫忙」而是在指出其他傳媒的不足之餘,也要不辨親疏,為理發聲,如有得罪,請諒。

撰文: 石老師工作室 敢批評,提意見;求共融,齊築福。
欄名: 為理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