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偏見造「真相」

發佈時間: 2014/07/22

傳媒偏見造「真相」

最近民航機被擊落的悲劇,在錯綜複雜的國際關係間,無疑較難讓人分得清是非黑白。除非民航機犯錯,否則發動攻擊者一定不對。不過,傳媒報道的偏頗,就的確值得深思。

馬航疑被烏克蘭親俄分子擊落,令機上近三百人罹難實在令人悲痛。此慘劇連同1983年韓航偏離航道,遭俄戰機發射導彈擊落,今次俄羅斯已是第二次與這類悲劇有關,「有心」的傳媒更統計過,俄自1940年以來,涉及九次擊落民航機的慘劇。不過,1988年,伊朗航空一班載近三百人的民航機亦被美國巡洋艦導彈擊落,卻少有再被傳媒提及,想問:是否公道?

今時港人普遍接收到的是由西方傳媒提供的「自由世界」資訊,但報道卻往往傾向單方面,而不是正反兩面,甚至是一個全方位的探討。我們常說傳媒是社會公器,要發揮輿論監察的作用,但如果這個「法官」看待事實的態度有偏頗、有傾向性,便會失去了「法官」的監督功能。

在實際的傳媒運作上,審視事實後,再化為報道的過程中,實很難做到絕對平衡、正反意見各半,但如果啱自己嘅就報道100%,唔啱自己嘅就報道0%,類似這個內容比重,便真正是新聞審查-因自己的偏見,昧於現實和真相而有所取捨。這現象在全世界都十分普遍,而香港近日就更普遍。作為讀者,尤其是此時此刻,在今時政治和社會環境下,讀者還是要以清晰頭腦,看待來自傳媒的資訊。

《經濟日報》在梁、唐選戰期間,曾被「唐營」指為「梁營」,同時也被「梁營」指為「唐營」。其實對這類兩面不是人的指摘,我們反而甘之如飴,因這正正顯示到《經濟日報》持平、中立的態度。

我們不是「撑」政府,而是「撑」所有對香港有利的意見和行動,甚至政策。政府施政有時確有不妥善之處,但有些政策何不讓政府先做?一切拖慢,議而不行,絕非香港之福,本欄發聲,務求有理有節,也無非為構築一個更理想社會。

一個好批評,不是用惡毒語言,罵到人狗血淋頭,而是被你批評的人事後也尊重你。猶記得香港回歸前,彭定康提出個老人退休金與通脹掛鈎方案,這個「利民」之舉,其實是個計時炸彈,會害死香港。所有港人都老的一天,人人可領老人退休金,即等於全民退休保障,政府有財力,好事;政府無財力,怎辦?矛盾在英國於80年代就千方百計甩掉全民退休保障包袱,但在英國殖民地管治撤出時,卻為港人謀「厚禮」?

當時負責此老人退休金計劃的研究者是林煥光,當時筆者就有篇「一毫子想食碗仔翅」來論此計劃之不可行。這計劃被擱置後,林煥光有次在酒會上碰到筆者(之前我們並不相識),他跟我握手,講:「我識你是你碗仔翅篇文。」他記得篇文,不是因為我用狗血而是用理由,這才是真正的批評。

林煥光先生,對不起,要擺你上枱,但相信你不會介意,因藉此能使傳媒朋友更能做好自己份「無冕皇帝」工。

(本欄逢周一至五刊登)

撰文: 石老師工作室 敢批評,提意見;求共融,齊築福。
欄名: 為理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