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何綺華博士
霍何綺華博士

乳癌中的契機

發佈時間: 2014/12/16

乳癌患者康復是值得慶賀的事,然而即使康復後,由疾病帶來的身體轉變仍有機會令康復者產生負面情緒。日前基金會舉辦的每月乳癌教育講座,邀得澳門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莫瑞英博士前來分享「乳癌中的契機」,幫助康復者面對負面情緒,建立正向思維。

在莫博士的引導下,有參加者分享康復後不能再做以往最喜歡的劇烈運動,加上擔心無力照顧家人,一度情緒低落。又有姊妹因為做了淋巴切除手術,較易出現淋巴水腫情況,所以康復後不能再買餸或提取重物,覺得未能盡家庭主婦的責任,感到很無奈,甚至覺得自己很不中用!

我認識不少乳癌康復者為了克服負面思想,常強迫自己想正面的事,這樣做反而會形成壓力。莫博士建議,康復者要學習面對和接納自己有負面情緒,她跟姊妹們分享一套「接受與現實療法」,康復者可嘗試把所擔心的問題或困擾寫下來,並清楚描述有關的想法、情緒及感受,以便了解困擾着自己的負面思想,從而學習如何面對和接納。

人在鬆弛狀態下較易集中注意力,看清自己的感受。莫博士即場示範如何以深層次的腹式呼吸法來幫助自己放鬆,在她指導下,許多姊妹都躍躍欲試,透過深呼吸,身體漸漸地鬆弛下來,然後開始留意身體的感受、思緒中的雜念,以及周邊事物。

要擺脫負面情緒,建立正向思維,莫博士還有一道板斧。她建議姊妹們發掘一個內心深處認為最有價值、要投放心力去實現的目標,令人生更加充實和富有意義。對此我深表認同,作為過來人,康復後我便開始投入香港乳癌基金會的義務工作,一方面運用自己的經驗和能力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另一方面,也為人生定下新目標。患病雖會帶來痛苦,但同時也帶來契機,病後為自己的人生重定目標,讓生命活得更精采,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本欄逢周二刊登)

撰文: 霍何綺華 香港乳癌基金會主席
欄名: 乳過天晴